2012年后勤庆“三八”踏青赏花摄影展作品欣赏
2012-04-28后勤运动员风采
2012-05-22为迎接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深入开展医学部后勤党委 “创先争优”活动,弘扬红色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5月4日~5日,后勤党委书记王运生与副书记吕晓明带领机关支部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林州“红旗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历史上的河南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彻底改变贫困面貌,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以气吞山河、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用双手和钢钎、铁锤,历经10年寒暑,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当地人民用水困难,谱写了那个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英雄赞歌,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我们在感慨中乘车前往分水岭处的红旗渠纪念馆参观,这里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详细记录了开凿红旗渠那段已永远彪炳于中国建设史册的光辉历程。看完前面的浮雕和领导题词,进入展厅,让人灵魂深处震撼的时刻来到了。
讲解员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修建红旗渠时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山西平顺到河南林县,漳河水硬是从山下逼到太行山上,沿着陡峭的山腰流入林县65万亩急需灌溉的农田。而且当时60年的困难时期每天每人每天只能供应6两粮食。1600里的渠道不仅仅是一个人工天河的概念,如果没有坚强的精神支撑,坚硬的山石将永远是人们面前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看那除险队员们在悬崖上荡漾的潇洒身姿和闲庭信步的优雅从容,又有几人知道他们浑身的累累伤痕;看那群铁姑娘们胖胖的脸颊上荡漾着劳动者的笑容,又有谁知晓那是因为长期饥饿形成的浮肿;还有,那年轻的只有27岁的吴祖太,强忍在3个月内连丧老母和怀孕妻子的悲痛,遥望家乡磕头祭母,不离施工现场,最终献身涵洞的情景,你又怎能强忍住眼中的泪水?
人生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50年时光匆匆逝去。
我们怀着感动和敬佩的心情,沿着红旗渠平整的石阶蜿蜒而上,在总干渠、分水苑和青年洞等鬼斧神工的险山天堑,仿佛又看到了林州人民当年开山放炮、铁钳凿石的感人场景。爬上山坡,仅仅一小段陡峭的阶梯,已是气喘吁吁,热汗四溢。遥想当年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在这陡峭的山岩上削平1000多个山头,开凿出一条造福百姓的人工天河,不由得感慨万千,肃然起敬。看着红旗渠水依绝壁而来、穿山而去的壮观景象,机关支部的同志们无不被林州人民当年“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要使林县换新颜”的壮举所折服。在青年洞前,大家无不感动于先人的事迹和今人的建设成就。重温艰难岁月,感受红旗渠精神,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洗礼。
走近200热血青年凿就的青年洞,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山岩上题写的硕大的“山魂”映入眼帘,让人几许思索,几多澎湃。在闪光灯的频频闪烁中,大家新潮起伏之余,或许都在仔细领悟这些普通而又伟大的劳动人民,抑或中华民族亘古以来那种坚忍不拔、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吧。
但当你置身这个伟大而壮观的场景时,你不得不叹服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伟大!而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更不由得我们脱帽行礼,肃然起敬!就让我们一起善养红旗渠的浩然之气,以坚韧和执着去谱写新时代荡气回肠的新辉煌吧!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以其鲜活的历史画卷给后勤机关支部的同志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受到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重温艰难岁月,感受红旗渠精神,是一次严厉的党性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对我们所从事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对一个党员同志如何真正做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家将永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创先争优,从我做起”,为党旗添彩,为创建世界一流高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渠昀山/文 王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