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六一童心盼奥运运动会
2007-05-27童心盼奥运 健康共成长
2007-05-31第八章贯彻八字方针,落实《高教六十条》学校全面、协调、稳定发展(1961—1966)
1961年1月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会上,毛泽东主席发出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号召。并希望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实事求是年。8、9月间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高教六十条”)和《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1962年1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对建国以后特别是1958年以后的经济工作作了系统的总结,肯定了成绩,严肃批评了。“左”的错误,总结了经验。3月,周恩来总理在广州科学工作会议和戏剧创作会议上做了《关于知识分子同题》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批评了1957年以后的“左”的倾向,重申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陈教副总理在报告中对周总理的观点做了阐述,提出应该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冠,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
在八届九中全会以后的这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都到基层蹲点与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央陆续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以及中、小学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条例草案,并决定为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甄别、平反。
1962年11月,卫生部正式通知:“经请示中央同意批准,决定将北京医学院由我部直接管理领导”。在此以前,有关我院行政和业务方面的重大问题,实际上已由卫生部管理决定。这个通知,更从组织制度上正式明确下来。
从1961年开始。在卫生部领导下,我院根据中央八字方针、高教六十条、科研十四条等文件精神,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至1960年“大跃进”期间“左”的错误的严重性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根据我国国情和我院实际,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我院贯彻高教六十条的三年规划,对我院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整,使学校走上了正确轨道。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得到协调、全面、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经验,为建设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全国重点医学院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64年下半年以后,“左”的思想重新抬头。又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一、领会精神,统一认识,深人调查研究
领会中央精神,思想上转好弯子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和卫生部的统一部署,院党委首先组织院、系(部)、医院两级领导认真学习了中央文件和有关条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全院党支委以上干部分期分批普遍进行轮训,结合个人思想,深入学习中央颁发的《高教六十条》,及中央编印的《党的生恬的几个问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两本书。统一了对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及1960年的“三大革命拧成一股绳”的认识。特别是对照学校工作和个大思想,逐条学习了《高教六十条》,对学校工作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加深了对中央八字方针的理解,统一了干部的思想。这次轮训,对我院党员干部起到了“转弯子”的作用,为在我院贯彻落实《高教六十条》打下了基础。
院党委同时认真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了学习。特别组织教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教学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书教人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和积极性。
院党委还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的部署,对在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逐个进行了甄别错了的,都进行了平反。恢复了名誉。
深人调查研究,制定贯彻《高教六十条》的《三年规划》1961年上半年,卫生部决定我院为试行《高教六十条》的重点单位。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院党政领导,分别深入教研组,进行典型调查,解剖麻雀。上半年,党委书记杨纯带领机关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干部参加的调查组,对基础医学部生理教研组进行了全面调查。分六个方面:(1)教学工作;(2)科学研究工作;(3)研究生、进修生培养情况;(4)师资情况,(5)技术员和仪器设备;(6)教研组的组织领导。调查采取开座谈会、个别访问、听课、参观学生学习及研究生、进修生的活动等办法,历经三个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组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和教研组主任、支部书记及基础部的领导交换了意见,最后写出了一万字的全面调查报告。随后,又和卫生部医学教育司一起,对第一附属医院内、外科做了全面调查。党委副书记彭瑞骢带领党委宣传部干部,根据广州会议精神,对全院100多名有代表性的老、中、青知识分子的情况做了典型分析。各系(部)、医院及学校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对教学质量、医疗质量、科研质量及毕业生质量做了调查分析。
通过典型调查,我院党政领导及业务管理部门干部对学校情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1958年“教育大革命”和1960年“三大革命拧成一股绳”的错误及其危害的严重性的认识,初步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以往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了我院《全面贯彻执行高教六十条的三年规划(1962~1964)》(以下简称《三年规划》。按照减少招生、缩小规模、延长学制、提高质量的方针,第一年着重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健全各级组织和加强管理,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创造基本的教学条件。后两年着重充实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质量。
《三年规划》包括学校规模、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医疗、教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制度等十一章。这个规划按照上述“减少招生……提高质量”的方针,对我校的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及领导制度等做了明确规定;强调要按教学为主的原则安排教学计划和一切活动;教学大纲中必须概括不同专业的需要;明确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宣布教学大纲的变动要经院长批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最后三~五年内着重提高质量,健全制度,在可能条件下扩大招收研究生专业名额。科学研究,三年内在调整的基础上着重充实提高,使重点项目落实,使有条件的教研组能开展工作。强调各附属医院应以整顿为主。稳定医院秩序,加强医院管理,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三年规划》规定,三年内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是在调整充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学术水平。强调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尤其要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二、明确“四定”,理顺关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按照教育部关于“四定”的要求,明确;我院最后规模为在校生3,000人(含研究生、进修生)。任务是“以提高为主。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师资和科研人才。在专业设置上,除医疗、卫生、口腔、药学、药化、药剂等原有专业外,1960年“大上”的十个新专业,只保留了基础医学系的生物物理专业。全院年招生数为450人,研究生50人(三年制),进修生l00人(一年制)。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条件,1962年,本科生仅招370人,比1960年的765人减少了50%。在1965年前的几年中,每年本科生招生效基本上稳定在420人上下(生物物理专业招生两届后,卫生部通知,保留专业,暂停招生)。
理顺党政关系,充分发挥行政的作用1962年经卫生部批准,院务委员会由胡传揆、杨纯、马旭、张思齐、彭瑞骢、刘起、江逸、林振纲、刘波、王志均、张昌颖、沈??淇、马文昭、臧玉淦、吴朝仁、谢世良、高兴、王叔成、黄萃庭、刘家琦、严仁英、束洪荫、徐衡之、毛燮均、白利、郑麟蓄、王序、嵇静德、楼之岑、左奇、叶恭绍、刘世杰、杨克勤、冯传汉、刘庚年等35人组成,胡传揆院长为主任。其中有各方面的专家23人(内有中医1人)。
根据《高教六十条》的规定,院党委制定了《关于党委会工作的若干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学校中党的领导权集中在学校党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充分发挥院长、院务委员会和各级行政组织及行政负责人的作用。党组织不要包办代替。“党委对学校行政工作的领导,主要应表现在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及其它各项方针政策,很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学校全体党员都必须尊重各级行政的领导,模范地贯彻执行院务委员会及各级行政组织的决议”。
各系成立系主任为首的系务委员会,为系一级最高权力机构。卫生系与三院的党组织与行政完全分开,各自成立独立组织。
《补充规定》明确规定;“系的党总支对系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的作用,党支部对教研组起保证作用”。“附属医院建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样,就从思想认识和组织制度上,扭转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以党代政、党委包办一切。行政形同虚设的混乱局面,理顺了党政关系,保证了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能够按照《高教六十条》的规定,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由二级改为三级行政管理体制。为了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将学校行政管理由二级改为三级制,设置了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总务处、保卫处和直属医疗科。分别由主管院长或院长助理领导,处以下视需要设若干科。各部门按照分工,各自制定了自己的职权范围和规章制度。后勤部门并制定了后勤工作40条。
各系增设了分管教学、科研的副主任,建立了系办公室,配备了系办公室主任和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等(有的是兼职)。临床教学组织进一步健全。各医院分别成立专管教学工作的教学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干部,有的医院还设置了科研办公室。
改善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院党委学习贡彻广州会议精神,检查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的错误,为受到错误批判的知识分子平了反。党委领导还亲自登门,向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老教授赔礼道歉。定期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和其他党外老知识分子座谈,欢迎他们对学校各方面工作充分地、自由地发表意见,形成制度(当时,人们称它为“神仙会”)。并公开宣布“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带帽子”(简称“三不政策”)。使广大知识分子能畅所欲言地对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积极为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使知识分子消了气,受到了鼓舞,消除了“大跃进”时期的那种紧张关系,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三、第四次党代表大会
在我院根据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进行初步调整取得成效的情况下,1962年5月5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医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共有正式代表214人出席大会的代表208人。
党委书记杨纯在代表上届党委做的工作报告中。认真检查了1958年“教育大革命”、1959年“反右倾”和1960年三大革命运动中的“左”的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和该吸取的教训,肯定了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初步进行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在谈到“今后主要任务”时,杨纯强调,“今后一年内,我校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积极认真地执行《高教六十条》,逐步实现我院贯彻执行《高教六十条》的《三年规划》,第一附属医院还应试行附属医院四十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质量”。强调学校规模要相对稳定;坚持以教学为主;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出加强“三基三严”的培养,加强教学行政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她还就继续深入做调查,努力提高教学、医疗质量,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知识分子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深入调研,转变党委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报告中,杨纯对过去几年中提出的某些不正确的口号。如“在医学科学领域中大插无产阶级思想红旗”、“三大革命拧成一股绳”、“慢病快治”等做了澄清。
部分党外教授应邀列席了大会。
党委报告后,按教学、科研、医疗、行政总务、思想政治工作等五个方面分组进行了讨论。对党委的报告做了具体补充。总结了经验教训,批评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并提出了今后落实措施。
大会选举杨纯、马旭、张思齐、彭瑞骢、江逸、刘起、余国安、沈绍基、谢世良、王谔、嵇静德、曹瑞、史玉秋、刘波、吴静。、斯勤、韩豁、白利、何俊、刘鼎新、左奇、王璘、袁淑英、王悦玲、高兴、魏颖、史守恭、曹家琪、吴朝仁等29位新的党委委员。
经全体委员选举,中共北京市委批准。杨纯、马旭、张思齐、彭瑞骢、吴静、曹瑞、江逸、刘起、斯勤九人为党委常委,杨纯为书记,马旭、张思齐、彭瑞骢、吴静为副书记。
大会正式开始前。选举杨纯、沈绍基、王谔、杨永秀为出席中共北京市代表大会代表。
在此之前,1962年4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同意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平安医院成立党委。人民医院因党员不足100人,仍设总支,赋予党委职权。同年12月,人民医院党员达到党章规定人数,批准成立党委。
党代会后,院党委根据党代会决议,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各级党组织及时向全体党员传达了党代会精神,讨论了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具体办法。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院党委领导全体党员,团结全院师生员工,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
四、坚持教学为主,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学校一切政治活动、劳动、群众卫生、科学研究及其它活动,都必须在保证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统筹安排。修改后的教学计划规定:每学年的教学时间不得少于39周;劳动4周,假期8~9周。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比例由原来的3.5:2.5(年),调整为1:1(即各三年)。适当加强实习实验课。讲课与实习实验课的比例由原来的1:1.2,改为1:1.3或1:1.4。周学时不超过29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明确宣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务必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动。健全教学行政组织,加强教学管理。学校将原教务科升格成立教务处,明确了教务处作为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管理全院教学业务的管理机构的职权。各系也加强了教学行政组织和干部。
各教研组普遍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生劳动完全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低年级学生主要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每学期两周,另有半周分散劳动。高年级学生则结合专业进行。均排入课表。教师讲课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恢复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制度及考勤、考绩制度等,严格对学生的要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1962年组织了三次全院性教学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定期交流经验。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第一线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上课。以1963年第一学期为例,全院讲课教师180名,其中教授51名,授课时数占总授课时数的25.8%,讲师讲课时数占总授课时数的42%以上。对担任讲课任务的青年教师,则采取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老教师参加备课会、进行培养性讲课和检查性听课、帮助改进教学等办法,提高讲课质量。同时为在1958年和1960年教学改革中因削弱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而受到影响的学生补课。
加强教材建设,修订教学大纲质量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1962年,卫生都在上海召开了教材会议,根据卫生部的安排。我院承担了人体解剖、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学、劳动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生药学、口腔内科学、口腔矫形学、生物物理学、俄语等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的主编和传染病学、皮肤病学和眼科学教材的部分编写任务。
学校规定,每门课程,必须有教材或讲义。各系、教研组认真按学校的规定办,加强了教材建设。有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使用统编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其它课程,教研组都修订了教学大纲,自编了讲义和实习实验指导,并且做到教材和讲义都在课前发到学生手里,人手一册。以1963年为例,第一学期,全院共开出72门课程,使用教材62种,其中一半为统编教材,一半为自编教材。这样使各门课程有了统一的要求,保证了质量。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注意保证主要课程的循序渐进。
加强学生的“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实习实验课的质量加强了对实习实验课的领导。学校首先对生理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实习实验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院、系、教研组一齐动手,把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习实验质量做为一个时期教学工作的中心来抓。学校还成立了实验室管理科,具体负责对实习实验课的组织管理工作。大多数教研组设置了实习实验总负责老师,协助教研组主任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带实习实验的教师的工作。
明确实习实验课的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操作、观察、分析,达到:(1)理解、巩固、体验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方法,树立科学作风;(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各门课程都编写了学生使用的实习实验指导和教师用的实习实验指导方法,加强了备课,调整了实验内容,扭转了过去偏重于印证理论而忽视基本技能训练的倾向。
加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严格实习实验的考核。为了使学生操作规范化,许多课程都制定了统一的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精神贯彻于各项条例之中。教师在做示教时,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如有机化学教研组要求从原料检查到母液回收的全过程,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改变了过去掐头去尾“烧中段”,的作法。学生记录要正规,认真做数据处理,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制定了考核制度和实验通过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要重作。实习实验课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考试。
临床实习医师的“三基”训练也得到加强。各教研组对实习医师除结合临床的查房,术前、术后章事论等环节加强训练外,在实习中都对“三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如内科规定实习医生要掌握29种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常规化验,15项基本技术操作。在门诊,指定高年住院医专门带领生产实习,改变了以往无计划地安插到各诊室的情况。各大科都设有教学查房,每次指定4~5名病人,事前由实习医师做好准备,由教师引导做较深入的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在抓“三基”、“三严”的同时,各教研组都注意抓思想工作。如总论外科组织实习医师座谈,明确认识基本训练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写病历、常规化验等都比较重视。教师还注意学生服务思想的教育。如某些学生检查乳腺炎患者时,将沾在自己手上的乳汁擦在病人的衣服上,老师当即给予批评纠正。
改善了部分实习实验课条件,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基础课实习实验,将原来每实习组24~30人,改为16~18人。改造了部分实验室。增加基本仪器。化学类仪器做到人手一份,实习用显微镜人手一台。实习时,实习实验用动物2~3人一份。人体解剖尸体也有所增加。药学系还增加了警化实验室、天平室、药剂车间、仪器分析室、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实验室。
临床实习,调整了病房和病床设置。内、外科床位由原来的43%增加到49%。内科将原来不适于教学的专业病房(溃疡病、肾炎)改为混合病房,其中专业病种不超过20%,既照顾了教学和干部培养,对科研也有适当安排。
加强了外语教学。从1960年开始,把外语主要语种由俄语改为英语。并开了英语班,原学俄语的高年级学生自愿参加。各专业教师讲课时,对专业词汇,使用外语。为便于学生查阅、掌握,不少教研组还印发了专业常用词汇中外对照表。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学生实习实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一,对基本仪器的使用,比以前掌握得好。如组织学实习时,抓了显微镜使用训练后,一般学生在三分钟内可以对好光,找到镜片要看的部位。其次,基本技术操作较前正规、熟练。药学系学生学完有机化学后,一般学生都掌握了水气蒸馏、测熔点、萃取等技术,操作正规,结果准确。第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前有所提高。卫生系环境卫生教研组检查了部分学生的专题的质量后发现,学生一般都能熟练地掌握现场采样、测定方法和实验室化验操作方法,对调研结果做出分析评价,写出调查报告。
采取措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减轻了学生负担;加强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讲授水平;加强辅导答疑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社会工作;教育学生认真学好体育课,重视体育锻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工作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地进行。教学秩序稳定。学生不仅学到了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三严”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对教师也有促进作用。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五、研究生教育初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954年,全面学习苏联,我院按照苏联培养副博士的模式,开始招收少量研究生。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停止招收研究生。1959年,虽然恢复招生,但研究生招收制度遭到破坏,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取消。规定的制度不能贯彻,没有培养计划。由于政治的冲击,研究生培养目标又不明确了。研究生教育,一度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
1962年,我院按照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此时,教育部也颁发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召开了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我院进行了认真传达、贯彻。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叠了计划培养修订了“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整顿了研究生的学习秩序。各教研组也修订了研究生培养计划。建立了研究生学习档案。恢复了研究生年终学习鉴定和考试制度。研究生的学习秩序很快稳定,基本上能按计划学习。
1962年,我院按照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此时,教育部也颁发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召开了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我院进行了认真传达、贯彻。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叠了计划培养修订了“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整顿了研究生的学习秩序。各教研组也修订了研究生培养计划。建立了研究生学习档案。恢复了研究生年终学习鉴定和考试制度。研究生的学习秩序很快稳定,基本上能按计划学习。
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研究生的实际。改进和加强了研究生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外语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党委书记亲自为研究生讲《矛盾论》。外语课除公共外语,各专业教研组也加短了对专业外语的辅导。考试时,外语文法部分由外语教研组主考,专业外语由各专业教研组和外语教研组共同主考,两项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总成绩。学校还专为研究生开设医用统计学课程和选修课(如局部解剖与病理解剖学、逻辑学等)。为了帮助研究生的学习,还开办了科学技术方法讲座?请有经验的教授讲“怎样查文献”、“如何撰写论文”等。
制定了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注意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对个别确实不符台条件或无培养前途的,则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理,保证了研究生的质量。
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领导,严格管理学校由主管科研的副院长领导,归口科研处管理。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加强研究生录取工作,从招生培养到论文阶段,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制定了研究生管理制度。学校有研究生十年规划及前五年导师和具体招生数字。同时规定,有关研究生工作的重大问题,如招生计划、研究生录取等,均须经院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研究生的学籍处理须经院长批准。各系、医院及教研组也都有人负责研究生工作。教研组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总结,都在教研组会上讨论通过。认真抓好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审查和答辩等工作1962年10月,院务委员会根据《三年规划》,讨论通过了《北京医学院研究生论文答辩试行办法(草案)》,决定从1963年试行。同年12月,按此规定举行了调整后第一次研究生论文答辩。这次答辩,9人中有1人因在论文设计、论文整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未获通过。随后学校对这次论文答辩进行了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各系、教研组都加强了对论文的审查,从严要求。如卫生系召开了系学术委员会议,逐个讨论了研究生的论文计划。研究生在答辩之前,由学校将论文摘要寄送国内有关专家审阅评议。每个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名单由主管院长审批。
1963年,又有15名研究生进行了论文答辩。在答辩时,按不同专业,分别聘请院外著名专家如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细胞学专家张作干、病理学专家胡正祥儿科专家周华康、内科专家张孝骞、外科专家吴蔚然、生物学专家赵以炳、泌尿科专家吴阶平等参加。按照既要高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研究生论文工作量、研究方法的掌握、所得研究结论的依据、研究生所掌握的知识及其表达能力等方面衡量。有14名研究生的论文获得通过。
1964年夏,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干扰。1965年入学的研究生又按照中央规定,全部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生的学习计划被全部打乱。
三年中,毕业研究生人数虽不多,但由于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教育方针的指导,新生质量较高,接受了严格训练,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科研和独立工作能力。1963年初期,又对毕业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毕业教育,培养比较全面。毕业后多已成为本专业的技术骨干。如毕业后留校工作的研究生。分布在17个科室,至80年有半数成为科室以上的技术领导干部,其中有5人担任了附属医院正副院长,副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有30多人出国深造。有多名已成为硕士或博士生副导师。他们又培养出了新一代研究生。还有的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上了国际讲台。实践证明,这一时期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方向、方法是对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北京医科大学的八十年》)
本文转载自医学部两办《信息周刊》2007年第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