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95周年庆典专栏⑦—明确办校方向,独立建院,积极发展的1949——1953年

重温入党誓词 永葆党员本色
2007-05-17
后勤代表队在医学部第四十五届田径运动会上取得良好成绩
2007-05-22
重温入党誓词 永葆党员本色
2007-05-17
后勤代表队在医学部第四十五届田径运动会上取得良好成绩
2007-05-22

在解放后的最初几年内,党按照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积极而又慎重地对学校进行改造。确立新的领导体制,团结、教育知识分子,树立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改革旧的教学制度,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办校方向。同时,根据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迫切需要,调整专业,改革学制,扩大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学校的面貌有了显著变化。

一、确定领导管理体制,加强管理

解放时的基本情况和党的包下来的方针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医学院广大师生和北大其他各院师生一起,满怀激情,集体赴西直门,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欢庆医学院回到人民的怀抱。2月28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正式接管北京大学。3月1日,军管会代表钱俊瑞、张宗麟奉令来北大指导行政教学工作,同时向医学院等派联络员驻校,了解情况,进行联系。

当时,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基本情况是:一方面,它是一所有医学和药学三个系、一个附属医院,357名本科生、597名教职工和一定物质基础的正规高等医学院。从1912年建校到1949年的37年中,已毕业学生1,166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医药卫生人才。同时,医学院师生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医学院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他们团结广大师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结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并且锻炼了一批干部。这些,为医学院的改造,为新中国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准备了一定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受国民党反动政策和旧的教育制度、教育方针的影响和长期受帝国主义和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侵略和渗透,学校教育带有相当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在工作人员中,资产阶级个人名利思想、雇佣观念等旧意识以及三美(亲美、恐美、崇美)思想,相当普遍。学校规模小,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设备陈旧简陋,培养人才速度太慢。凡此种种,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又很不适应。根据上述情况和中央政策,在接管旧北医时,采取了包下来的方针,维持现状,然后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参照解放区的经验,有领导、有步骤、积极而又谨慎地进行改造。

在接管大会上,军管会文管会主任钱俊瑞宣布:国民党、三青团等反动组织立即解散,活动立即停止;取消训导制和党义等一类反动课程。这是军管会进校后采取的第一项根本性政治措施。既是对医学院进行改造的第一步,又为学校的全面改造清除了一个障碍。

军管会代表和联络员在校期间,在医学院党组织的协助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积极宣传新中国的方针政策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组织师生学习政治和时事政策,明确形势任务,稳定情绪,采取措旋,安定学习环境。

5月4日,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医学院胡传揆、严镜清两教授被军管会任命为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军管会同时任命胡传揆教授为医学院院长。

医学院划归中央卫生部领导,独立建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北平改称北京。北京大学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直接领导。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的请示,决定北大医学院划归中央卫生部管辖。2月8日,中央教育部发布指令,将政务院的决定正式通知北京大学,并对北大医学院与北京大学的关系及其它有关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指令内容如下:

“自二月一日起,你校医学院改由中央卫生部领导。

该院经费(教学行政费每月2万斤小米,薪金每月229,910斤小米,人民助学金17,745斤小米),自二月份起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

(一)医学院校务委员参加北大校务委员会的条文取消;

(二)校舍问题,仍由你校继续洽商解决,

(三)工会、学生会隶属关系,由群众团体白行协商解决;

(四)经费划分问题,按上述数字移交;

(五)1948年书籍款问题,医学院照摊;

(六)北大员工看病优待照旧。”

1950年2月13日,胡传揆院长在辅仁大学礼堂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院师生员工大会。中央教育部和中央卫生部领导在会上宣布了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上述决定。中央教育部代表张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大学是全国性综合性大学,对大学中各学院必须采取平衡发展的方针,对北大医学院在财政开支方面不能适当照顾,使医学院的发展受到相当限制。医学院改由卫生部领导,有利于医学院的发展,并将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向前迈进一步。他表示,医学院的隶属关系改变后,有些工作,仍由教育部管,教育部仍应负责;有些工作虽由卫生部管了,如卫生部找教育部商量,教育部也将尽力帮助。

卫生部李德全部长、贺诚副部长在讲话中,着重谈了北大医学院的任务和发展问题。他们指出:北大医学院在今天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首都学术界都有值得重视的重要地位。北医是中国的宝贵财产,是培养大量卫生干部的工厂。今后北大医学院的建设方针是改造医学院和发展医学院。要努力提高学术水准,大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多种人才。据估计,当时全国需要47万名医生,而现实只有2万多名医生,需要培养大批卫生干部补缺。这是我们贯彻教育方针的工作重点。中国也需要研究人才,至少需要0.5万人,但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培养47万名医生上,而不是急于解决研究人才上。两位部长强调。发展医学教育的标准是解决人民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这样,教育才能发展,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卫生部愿意北医由卫生部领导,为此可以解决卫生事业的发展问题。

关于发展问题,两位部长说,北大医学院一切均要发展,提高一步,但应以符合现在的经济条件为度。毛主席指出要用三、五年恢复,用八至十年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的尺度。在今天经济建设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发展不可能过于理想化。部长们勉励北大医学院在工作上应大胆细心地发展,使医学院能起示范作用。

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汤用彤也讲了话。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根据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规定,及中央教育部有关精神,提出“医学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进行学制改革,统一管理招生”,“高等医药院校,实行统一招生与分配”。1951年4月,中央卫生部和中央教育部联合提出“要建立适应中国人民需要的新的卫生教育制度,逐步改革旧的卫生教育”。与此同时,中央还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这些,为医学院的改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12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以卫教字第694号文通知:“奉政务院文教委员会(52)文教办字第499号函批复;‘关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改称北京医学院一事,已报奉政务院批准,希转知’,等语,希知照”。

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正式颁发《北京医学院印》。院印为6×6正方形,木质。

4月13日,北京医学院发布通告宣布,即日起正式使用新印。

1953年5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办公厅通知:“自本年3月份起,北京医学院改由卫生部领导。”

自此,北京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正式成为由国家主办、隶属中央卫生部的高等医学院。

上级选派党员干部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健全学校领导体制

为了增强医学院的领导力量,从1950年至1953年,先后有一批党员干部到医学院担任院和部门领导职务。他们是:在解放区从事医学教育多年的马旭任教务长,在部队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杨玉君(杨一军)任总务主任,在延安中国医大担任过政治教员的秦德远任政治辅导处主任,留学德国后去解放区工作的细菌学家曲正任副院长。

选派党员干部充实学校领导班子,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医学院的改造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同时,建立和健全了院领导制度。解放初期,北京大学设有校务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医学院院长参加北大校务委员会,同时仿照校务委员会,建立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以院长为主席。

医学院划归中央卫生部管辖后,1950年5月17日,北大医学院报经中央卫生部批准成立临时院务委员会,并制定组织规章草案,规定:院务委员会由学院院长、秘书、各系主任、护校校长、医院院长(院长胡传揆兼任)、医学系教授代表等组成,院长任主席。

“院务委员会的任务是:

凡有关全院工作计划、预算、编制之制定及重要人员任免、升降、均须经本会讨论决定;

本会将制定有关全院之工作制度呈报卫生部核准后施行;

院务委员会决议事项,由院长公布执行;

本会为发扬集体领导与首长负责精神,院长有最后决定权。”

做为民主改革的一个方面,还成立了基层和部门工会和学生会,两会主席并参加院务委员会,参与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

1950年10月以后,曲正等同志先后到校任职,院务委员会成员改为:正副院长、教务长、秘书、总务主任、工会主席、学生会主席及各单位负责人。

健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

独立建院后,原有机构已不适应,乃按实际需要,健全了管理机构。除政治辅导处外,设有:

人事科、文书科、保健(校医)室;

教材科、器材科、注册科、体育科、教育科;

事务科、生活福利科、会计出纳科、治安科。

这些科,在院长、副院长总的领导下,分别由秘书、教务长、总务主任直接领导。

护校设校长、教导主任。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如院务委员会有“组织规章”,有会议制度,并定期公布会议议决案。

各级领导人员和处、科室,有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1951年1月3日,院务委员会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了“学员通则”,分:①入学学籍;②注册;⑧选课;④成绩;⑤补考;⑥升级、留级、退学、毕业;⑦缺席、请假及考勤;⑧申请休学及退学;⑨纪律;⑩学习组织等十章共35条,对有关学生的各项问题做了具体的规定。1953年,根据工作人员到职、离职,学生到校、离校等问题无一定规章手续,形成各单位联系脱节现象很多,户口不清……等情况,制定了《北京医学院关于新到或离校人员、学生之管理暂行规定》,并公布实施。

由于初步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建立起正常的秩序,使各项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二、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

根据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学制

1950年5月,以原卫生科为基础,扩建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一个公共卫生学系,严镜清教授任主任。公共卫生学系下设卫生行政、流行病、实用营养、生物统计、卫生教育与学校卫生、环境与工业卫生、妇幼卫生等七个科。学制五年。前两年半课程同医学系,卫生专业课与临床课各一年,最后半年去卫生防疫站进行生产实习。

牙医学系扩充为口腔医学系,毛燮均教授任主任。口腔医学系下设口腔外科、义齿学科、口腔组织、口腔病理、公共卫生牙医学科。学制由原七年改为五年。

医学系学制由七年改为五年,即:预科一年,基础课与临床课各一年半,生产实习一年。

药学系设药学、药化、化学三个专业。下设药剂、制药化学、生药、分析验定和制药工程五个科。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前两年学习基础课,一年半学习专业,最后半年按不同专业分别到药厂、药房、药检所生产实习,或到野外采集生药。薛愚教授任系主任。

各系预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一般基础课和中国革命史,在沙滩北大理学院学习。二年级后到医学院开始本科学习。

扩大规模

这时,全院共有医学、公共卫生学、口腔医学、药学四个系一个134张病床的附属医院;七个基础学科(直属院本部),一所三年制高级护校。

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如1953–1954年度招收新生710人(其中本科生487人,中级助产及护士生159人,高级师资进修班64人),在校生共2,604人,其中本科生2381人,比解放前在校生最多的1945年的615人增加了近三倍。以牙医学系为例,解放前三、四年,每年仅招收一、两名新生,以致无法单独开课,学生被迫转系,改专业。而解放后的第二年,1950年,牙医系扩大为口腔医学系,当年即招收新生58名。

1953年,我院开始招收留学生。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1949年至1952年内,还招收了公共卫生、药学、牙医、妇产、五官科等专科,学生总计539人,学制为两年至两年半。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从1952年起,我院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其中有一个班全部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班的教学质量,学校指定专门教师给他们上课、辅导。后来这一届少数民族学生共91人全部合格,按期毕业返回原地,成为当地医药卫生骨干。

在此期间内,为给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卫生人员,我院开办了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干部训练班。1952年4月8日,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干部训练班25名藏族学员给胡传揆院长写感谢信并献哈达。感谢信说:“解放前我们大多数都是受压迫的藏族劳动青年。解放了,我们的生活不但好转,打冤家的现象也没有了,并且有了学习的机会。我们深深知道,这都是有了毛主席及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我们少数民族的医药卫生事业,照顾我们的健康”。

“我们也感谢您及北大医学院全体同志,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医务干部,保障本民族健康,派来了好的先生,并送给我们毛主席照片。我们知道,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你们已经为少数民族做了许多事,我们决心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的、有高度政治觉悟与掌握科学技术的医务工作者,坚决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到底”。

在此期内,还举办了各种短训班。

学习时间,最短的一个月,最长的一年,这些短训班的开办,对提高各地卫生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起了一定作用。

全院教职工成倍增加。解放时,全院教职工仅597名,其中教师177名。1952年7月,就增加到1,382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26人,讲师50人,助教211人。

课程改革

取消了《党义》等反动课程,增设了《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等政治理论课。

革新教学内容一方面,精简了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负担。“解放前,学校当局为了限制学生参加学生运动,有意把功课搞得重重的”。课程内容繁杂,学生负担很重。有的班级,学生“早晨六点半起,就忙着看书,上课、实验、做报告,一直到晚上12点或晚1点。“经过师生研究,把教学内容精简了。学习时间,每周精简到59小时,这样同学们对每门功课,就能够在课前准备,课后复习,上课时间不再打瞌睡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到的东西也能够真正消化了。精简课程后,不但没有降低教学水平,反而提高教学水平。

但在课程改革中,取消了外语课程。这是这个时期教学改革的重大失误。

改进教学方法以前,不仅课程内容繁杂,讲课也无重点。在精简课程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改进,讲课重点突出,有的课程,还配以幻灯,给学生以形象感,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强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952年10月15日,院领导在向全院做关于工作计划的报告时提出:“三反”结束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求全院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把教学工作做好。马旭教务长专门给全院学生做了报告,强调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他要求学生安下心来,克服各种困难、勤奋学习。师生们热诚拥护,工作、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都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贯彻院里的指示。基础科、药学系都成立了教学组织,有的还按课程成立了教学小组,共同讨论课程内容,进行试讲。

教师的责任心加强

教师们积极编写教材、讲义,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讲课质量。关心学生成长,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学好功课,并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研究改进。

三、教育与防病治病结合,为社会服务在社会进步中改造成长

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年,1950年,中央卫生部为了尽快摸清全国各地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及其流行状况和当前医药卫生工作的力量,曾抽调我院50届毕业班学生奔赴全国各省市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协助卫生部进行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们用几个月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通过实地调查,使同学们了解了全国缺医少药的真实情况,学到了很多新鲜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有些学生在协助卫生部起草有关政策制度和工作规划过程中,受到了锻炼,提高了政策思想水平,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此以后,我院广大师生多次接受了为群众防病治病的任务。如:随解放军入藏开展工作;组织抗梅工作队、地方病防治工作队和暑期工作队,分赴西北、内蒙、绥远、东北、山东等地,为边远地区人民和少数民族防治性病、鼠疫、地方病,开展卫生情况调查和卫生宣传,防病治病。组织师生配合北京市封闭妓院的工作,为妓女防治性病。广大师生踊跃参加,仅1951年暑假期间,就有376名师生参加了暑期下乡工作队。皮肤性病专家、我院院长胡传揆教授亲自带领抗梅工作队赴大西北为当地人民防治性病。师生们热情高涨,克服困难,艰苦工作。去山东调查的师生,坚持冒雨下乡。参加东北暑期工作队的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亲自动手打扫厕所。防治黑热病的学生在打狗时,狗屎狗尿溅了一脸,仍坚持工作。

师生们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很多地方听说师生们是从首都北京毛主席身边来的,感情激动,热情亲切。在内蒙古,蒙族人民一定要向毛主席献上哈达和银盘,表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从这里,师生们亲身体验到了劳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师生们通过参加防病治病的实践,解决人民群众当时的迫切问题。为社会进步贡献了力量;自己也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培养了与社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不论是在内蒙古大草原,在大西北,还是在山东半岛,师生们看到了祖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从感性上体会到祖国的伟大。通过实践,也使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有了具体的了解,认识到革命和建设的艰苦性、长期性,激发了他们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脚踏实地、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同劳动人民的接触中,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使师生们进一步理解了劳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热爱,从而使他们自己与共产党靠的更近了。

四、博揽人才,扩大和建设师资队伍

刚解放时,全院仅有教师177人,远远不错满足我院发展的需要。解放后不久,我院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广纳人才,扩大师资队伍。

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帮助原有教师克服思想上的障碍,树立革命人生观。热情欢迎、积极鼓励他们发挥所长,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国民经济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欢迎和吸收在国外或在外单位工作的专家和医药专门人才来我院工作。当时,我院编制很紧,条件也差。党总支领导四处奔走,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许多困难,争取到了编制。国家并拨给一千多万斤小米买房子,为开展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经过多方努力,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先后来到我院工作。他们是:

基础科:王志均、李肇特、丁延祄、林振纲、赵振声;

药学系:蒋明谦、王序、楼之岑、诚静容、金蕴华、章育中、林启寿;

公共卫生系:金宝善、叶恭绍、刘世杰、俞锡璇、胡汉升、朱聃;

口腔医学系:毛燮均、朱希涛、张光炎;

临床各科:严仁英、王光超、谢荣、张丽珠、郑中立、李凤鸣、杨克勤、秦振庭、陈景云、伍正谊、刘家琦、王叔咸、李家忠;

还聘请了外科专家王大同、口腔矫形专家王洁泉、口腔内科专家张乐天、眼科专家毕华德、内科专家马万森等到有关科室任专、兼职教授。

这些专家学者,有的原是北大医学院的教师,正在国外进修,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后,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力,很快回到我院。有的是刚从国外回来,或从外国回来后已在外单位工作,转入我院的。也有的是由国内其他单位转来我院工作的。

从1951年至1953年,我院还开办了三期高级师资进修班。学员主要是我院七年制医学系进入第七年的学生,少部分来自外校或外单位。进修班根据医、药、卫专业教师的要求,进行一年培训。结业后,大部分留校担任教师,有的回原选送单位工作,有的全国分配,为全国医药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据统计,仅1953年-1954年度,高师班就有学员64人。

在此同时,我院还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分子,充实师资队伍。

以上这些从几个方面汇合起来的,包括老中青在内、具有较高医学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医药卫生专门人才,组成了一支热心为新中国医学教育事业服务的比较强大的师资队伍。不仅满足了我院当时的急需,而且,对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对新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的当时就是我院教学、医疗、科研工作的骨干,有的在七、八十年代也成了我院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五、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帮助、教育学生树立革命人生现根据“医学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课教育,组织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防病治病及其他社会实践,向学生进行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为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劳动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

有一个时期,在部分学生中,存在不安心学习,不动脑筋,以及单纯任务观点和学习纪律不太好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院领导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思想障碍,自觉地顽强地学习。有的学生对集体不关心,只顾个人学习。院党团组织主动找他们谈心,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己的缺点。学校还通过学生会和学代会,向学生做工作,勉励他们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干部。有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了学习情绪。学校发给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稳定了学习情绪。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学员守则》,加强了管理,建立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增加学生中的工农成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从1952年开始,从国家机关和人民解放军中选派一批干部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家机关和军队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以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另一方面,大批工农干部进入高等学校,增加学生中的工农成分,也有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对旧学校的改造。这一年,我院接受了一批调干生到各系插班学习。这些经受过革命战争和实际工作锻炼的学生,不仅以自己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和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给其他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帮助学校领导和党团组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成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

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全面发晨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政治活动较多,业务学习负担又重,一般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都在60小时左右,甚至有超过70小时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对此,上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至我院领导都十分重视。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学生健康情况的决定》。8月31日,北大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讨论了政务院的决定,通过了具体执行办法,严格规定了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1952年9月,院领导经过研究,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健康:①改善伙食。增设伙食科,统一伙食管理。并且由学生会、工会派出代表组成伙委会,负责监督。②学生宿舍,由行政部门设专人管理。③学生不再担任印刷工作。④以往由学生自办自管的报纸杂志阅览室,改由图书馆管理。⑤体育用具,改由体育部人员负责供给,学生不再做具体工作。

院党总支,配合行政,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并且经常向中共北京市委汇报情况,争取上级的指示和帮助。

六、改革医疗思想,明确教学工作是附属医院的重要任务

从总结人手,找出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刚解放时,附属医院有病床134张,月平均门诊1,260人次,住院272人次。医院医师同时兼任医学系教师。医学院院长胡传揆兼任医院院长。

医院名义上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但在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教学工作处于无人领导的状态,缺乏具体指导与检查。组织机构也不健全。同时,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医院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与一个高等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很不相称。

为了改变这种不适应状况,决定从检查总结工作入手,先摸清情况,找出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院领导决定成立由胡传揆、吴朝仁、吴阶平、陈琦、彭瑞骢五人组成的总结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由工会推荐代表8人按医疗、护理、供应等方面组成若干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工作。

总结工作委员会确定这次总结检查的目的是:①彻底了解情况,解放以来进步多少,有哪些优点、缺点,如何纠正;②改善工作作风,思想提高一步;③建立合理的编制和合理制度。

检查总结的重点是:①了解各种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内外关系、各阶层的关系等,是否有极端民主化和极端集中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②医疗作风、态度;③制度;④机构和干部配备;⑤配合教学,临床研究是否得当;实习生指导是否好。

从1950年初开始,自下而上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肯定解放以来的成绩和进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5月底,基本结束。

针对总结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与健全组织领导

1951年,中央卫生部调派原山西省卫生厅厅长何穆任附属医院专职院长,全面领导附属医院的工作。随后,又任命吴朝仁为医院副院长,协助何穆院长工作。同时,健全了医院行政管理机构,适当加强了医院人员,明确了职责范围,建立了必要的制度,加强了医院的管理。

明确教学工作是附——医院的重要任务

在医务人员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明确指出,做为北京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担负有临床教学的任务。搞好教学,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人员的责任。批判了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从组织上,除医院领导有人分管教学工作外,还配备了教学秘书,具体负责临床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科领导也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改变了教学工作无人负责的状况。

根据卫生工作方针,改革医疗思想和医疗制度在总结检查工作中,广大医务人员对旧的医疗思想和医疗制度进行了检查和批判。1951年5月到9月,医院进一步开展了以发扬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创模活动,结合医疗工作,大力宣扬从病人出发,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疗思想,表扬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好人好事;批判旧的医疗思想作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在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中,形成风气,克服和纠正不良的思想作风,大大改进和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经过大家认真评比,最后选出严仁英等9名包括医生(教师)、护士、技术员和职员等方面的代表模范人物,做为全医院学习的旗帜。

在这个基础上,对旧的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不符合卫生工作方针,不利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旧的制度。初步建立了体现卫生工作方针和方便劳动人民的制度。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医疗秩序。医院工作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医疗质量也有提高。

七、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拨出相当数量的经费,投入学校建设。1950年,国家为我院(含附属医院)新增房产、家具、图书、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折合小米12,201,740斤。1951年,仅新增房产、图书、仪器设备、家具等,又达116,3673元(新币)。为药学系新建教室、实验室六个,添置可供200人做化学实验用的玻璃器材。口腔医学系购置治疗椅50台。医学系购置显微镜80台,切片机2台。天平14架,膀胱镜2个,电比色计5台。新盖了图书阅览室,添置了图书。在菜园胡同新建学生宿舍六栋。购置了部分教职工住房,解决了部分教职工的困难。初步改善了教学和生活条件。

开办学生和职工食堂

解放前,医学院没有食堂。除个别条件较好的,在饭馆订饭,按时送到办公室外,其他师生员工,或者自己带饭,或者在附近小摊上买食。经济条件困难韵,中午仅买一两个烧饼充饥。既不方便,也影响了大家的健康。

解放后不久,后勤部门即积极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开办食堂,初步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来,在菜园盖了大饭厅,彻底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

筹建新校舍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决定重点投资、发展高等教育,并选定西北郊新建、扩建一批高等学校。我院为其中之一。经中央卫生部核定,第一期建筑面积为45,680平米,当年投资7,533,000元(新币)。1953年7月12日,卫生部李德全部长亲自参加奠基典礼,经过广大建筑工人的艰苦劳动,有的当年即竣工。

本文转载自医学部两办《信息周刊》2007年第十二期